精密軸承安裝后的精度
1. 精度提高法
軸承在主機中安裝完畢后,如測量主軸的徑向跳動,可發(fā)現其每一轉的測值都有一定的變化;連續(xù)進行測量時,可發(fā)現經過一定轉數后,此變化會近似地重復出現。衡量這種變化程度的指標為循環(huán)旋轉精度,變化近似地重復出現所需的轉數代表循環(huán)旋轉精度的“準周期”,在準周期內的量值變化幅值大,即為循環(huán)旋轉精度差。
如對主軸加以適當的預負荷,將轉速逐步升高至接近工作轉速,以實行軸承的“磨合”作用,可以提高主軸的循環(huán)旋轉精度。
2.提高軸承精度的一種方法
某廠試制精密儀器,主軸用6202/P2型軸承而其精度仍不能滿足要求,后加粗軸頸并 在其上制作滾道以代替內圈,并將鋼球進行糯密測量,以尺寸大小每三粒一組,每組鋼球取接近120°的間隔分開,由于減少了一重加工表面,又減少了一重配合表面,同時又提高了軸一軸承系統的剛度,而最大三粒與最小三粒鋼球的接近等距分布,又提高了軸的回轉精度,于是滿足了儀器的精度要求。
3.安裝精度的綜合校驗法
將角接觸球軸承裝入主軸后,安裝精度的校驗順序如下(以軸徑為60—100mm的普通車床為例):
(1)測量軸和軸承座孔的尺寸,以確定軸承的配合精度,配合要求如下,
內圈與軸采取過盈配合,過盈量0~+4μm(在輕負荷、高精度時為0);
外圈與軸承座孔采取間隙配合,間隙量0~+6μm (但在自由端的軸承使用角接觸球軸承時,還可增大間隙);
軸與座孔表面圓度誤差在2μm以下,
軸承所用隔圈的端面平行度在2μm 以下,
軸肩內端面對外端面的跳動在2μm以下;
軸承座孔擋肩對軸線的跳動在4μm以下;
主軸前蓋內端面對軸線的跳動在4μm以下,
(2)固定端前軸承在軸上的安裝。
將軸承用潔凈的清洗煤油進行徹底清洗,
對于脂潤滑,先將含有3%~5%潤滑脂的有機溶劑注入軸承作脫脂清洗后,再用油槍將定量的潤滑脂填入軸承內(占軸承空間容積的10%~15%);
加熱軸承使升溫20~30℃,用油壓機將軸承裝入軸端;
將緊定套壓在軸上并以合適的壓力抵住軸承端面使其軸向定位;
將彈簧秤的帶子卷在軸承外圈上,用測量啟動力矩的方法校驗所規(guī)定的預負荷是否有大幅度的變動(即使軸承很正確,但由于配合或保持架的變形,預負荷也有變化的可能)。
(3)將軸承—軸組合體裝入座孔。
加熱座孔使升溫20~30℃,用連續(xù)輕緩的壓力將軸承—軸組合體裝入座孔;
調整前蓋,使前蓋的緊固量為0.02~0.05μm ,
以軸承座外端面為基準,將千分表的表頭抵觸在軸頸表面上,將軸旋轉測量其跳動,要求誤差在10μm以下;
將千分表定位在軸上,表頭抵觸后座孔內表面,將軸旋轉以測量軸承座前后座孔的同軸度。
(4)將自由端軸承選擇性地放在可能抵消偏差的位置,安裝到軸承座后支承位置,盡可能地抵消相互間的圓度偏差和同軸度偏差。
4.圓錐孔雙列短圓柱滾子軸承的安裝
在安裝NN3000K系列圓錐孔雙列短圓柱滾子軸承時,必須注意軸承內徑和軸的錐度的正確吻合,在生產量少的情況下可用涂色法進行接觸校驗,但在生產批量較大時,最好用精密的錐度量規(guī)校驗。
在將軸承安裝于錐形軸上時,應將內圈沿軸向調至適當的位置,使其徑向游隙接近于零.
- 上一篇:新材料與表面技術在滾動體中的應用
- 下一篇:轉盤軸承在各領域中的應用分析
- 70/850AMB軸承_SKF
- 21313EAKE4/AH313軸承_NSK
- 33021-N11CA軸承_FAG
- 68/1120軸承_KOYO
- 7210C/DB/DF/DT軸承_NTN
- LM78349/LM78310A軸承_TIMKEN
- NJ2311-E-TVP2+HJ2311E軸承_FAG
- NJ308ECML軸承_SKF
- 7320BDT軸承_KOYO
- OH3968H軸承_SKF
- NAS5056UUNR/NAS5056ZZNR軸承_IKO
- K28X35X18軸承_FAG
- 400KBD030軸承_NACHI
- 32936T135/DBC260軸承_SKF
- SYNT45LW軸承_SKF
- 2×7305BECBY軸承_SKF
- 30244軸承_NSK
- 60872MA軸承_SKF
- 54212+U212軸承_FAG
- 1311K軸承_NACHI
